杏彩体育唯一官网:考研线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答: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所示。
图1收入-消费曲线(a)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AB移至A′B′,再移至A″B″,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E2和E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1(a)中的收入消费曲线(a)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1(a)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在图1(b)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答:吉芬商品是指随着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作为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答:SNA即国民账户体系,是指以综合生产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账户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统计核算的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分为国内账户和国外账户两部分,每个子账户又分设经常账户、积累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国民账户体系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为各国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是,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通常是由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处于发展上升阶段的部门和开放度较高的部门决定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工会追求工资均等化和公平原则的压力下,在劳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发展缓慢处在衰退阶段的部门和非开放的部门,其工资的增长速度会向生产率提高较快、正处于上升期和开放度高的先进部门看齐,使整个社会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如果整个社会的工资增长速度都向那些先进的经济部门看齐,势必会导致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这必然会导致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答: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答: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因此,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商品边际替代率,是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而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对应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二者有差异。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在无差异曲线某一点处的斜率与该点处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而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二者的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点:
(3)计算公式不同。以MRS表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为:MRS12=-∆X2/∆X1;以MRTS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K和∆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则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LK=-∆K/∆L。
2.有些企业亏损了,但仍然在继续生产与经营,这是为什么呢?试用图形说明厂商在什么情况下会停止营业。
答:(1)企业在亏损时仍进行生产是因为此时生产可以在弥补可变成本的基础上能够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如图2所示,当厂商的P>ATC时,厂商获得经济利润;当P=ATC时,厂商仅获得正常利润,即在图2当中的B点处,该点也称收支相抵点;当AVC<P<ATC时,厂商亏损但会继续生产以弥补在短期内存在的固定成本,在MC曲线的
段处;当P≤AVC时,厂商将关门,停止营业,即在A点处,其收益刚好可以弥补企业投入的全部可变成本,该点也称停止营业点。
(2)如果一家厂商的产量为零时,此时的利润为-TFC。产量为y时的利润为Py-TVC-TFC。当时-TFC>Py-TVC-TFC,厂商停止生产就比较有利。整理得,Py-TVC<0。又因为TVC=P·AVC,所以P<AVC。如果平均可变成本大于价格P,厂商停产是比较有利的。这是因为,销售y单位产量所获得的收益甚至不能够弥补生产的可变成本TVC,此时厂商应该停产。虽然它会因此损失固定成本,但继续生产的损失会更大。
在古典情况下,由于LM曲线是垂直的。因此,任何使得总需求扩0.张性右移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从长远来看不会造成任何产量的增加,但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将使LM曲线右移,意味着AD曲线也向右移动,对产品和服务价格的过度需求将开始上升,但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将会下降,最终回到原来的水平。因此,AD曲线的扩张性移动会使经济沿着AD曲线达到新的均衡,这个过程完全抵消了由LM曲线扩张性右移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个新的长期均衡,产出和利率水平都将回到原来的水平,实际货币余额不变,但物价水平上涨。换言之,在长期中,货币中性是成立的。如图3、图4所示。
如果经济体一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表示此时的LM曲线是垂直的,处于古典主义情形中。假定经济体的初始位置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A点,如图3、图4所示,此时的均衡利率水平为i*,均衡收入为潜在产出水平Yf。当货币供给增加,比如从M扩张到M′,此时LM曲线向右移动至LM′,经济体从A点运动到B点,相应的收入水平从Yf增加到Y**,而利率水平下降到i**。再看图3,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AD曲线右移至AD′,在短期内,经济在B点达到均衡,但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长期内,产出回到自然水平Y(_),物价水平从P(_)上升到P′,即货币增长的持续增加对产出水平没有长期影响,货币是中性的。
4.绘图说明如何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并用图形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及其政策含义。
答:(1)菲利普斯曲线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的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的结论。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方案。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可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政府可以据此有意识地实行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
(2)菲利普斯曲线的恶化,就是指整条曲线在u-π坐标轴中向右上方平移,此时就会引发高失业,高通货膨胀,在此情况下,总产出也会减少。菲利普斯曲线恶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引发所谓的“滞胀”现象,即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交织并存的状态。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会并存的,存在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存在失业就意味着不会有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修正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可以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即失业的减少会增加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降低又会带来失业的上升。
1.某家厂商的广告对其需求的影响为P=88-2Q+2A1/2,对其成本的影响为C=3Q2+8Q+A,A为广告费用,求:
图7政府农业政策的影响22008年面对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年新增财政投入4万亿,新增银行信贷余额近万亿。目前,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请你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知识对这一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或评价。
答: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政府采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指国家为达到既定经济目标对财政支出和公债作出的决策。世界经济总体下滑、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内物价上涨严重。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稳定国内市场环境,平抑国际收支,提升人民币的信用,发挥积极稳健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其具体的内容是:
中央政府启动的4万亿投资计划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关注。总体看,两年间投入4万亿的措施的确是“生猛”的。在国际社会陷入全面经济衰退的今天,中国政府保增长、促内需的强力兴市之举不仅让国内经济界精神为之一振,也让欧美各国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凝聚的“硬实力”——这是必须由强大的财政、充沛的国民储蓄以及外汇储备做后盾的壮举,对此,欧美大多数国家只能“望中兴叹”,艳羡而已。不仅如此,中国政府此次还规定将2000亿资金在前亦即短短110天内投放于11个部委管辖的项目,按总理的话讲便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显然,这不是简单的“救市”,而是显示中国政府的实力和保增长的莫大决心。
总之不论是两年4万亿还是百日2000亿,其能救的还只是经济增速下滑过快的“急”,是一针强心剂。如图8所示,目前政府向社会注入4万亿资金,会使IS1曲线,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从r1上升到r2,收入从Y1加到Y2。如果保持利率r1不变,随着IS曲线的移动,收入水平会从Y1上升到Y3。
但由于政府购买的增加,直接会提高总需求和总收入,使货币需求也随之增加,在货币供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增加了私人投资资本,使私人投资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挤出效应”,它将会削弱财政政策的效果。所以,政府投资需要做的应该是真正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投资的项目尽量投资在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的项目上,使政府的投入乘数效应最大化。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和控制信贷规模以实现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及发生的灾情,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总的方向是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我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消费比重过低,导致内需不足和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国外市场需求的拉动,因此政策着力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需求,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真正把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