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苏州规划(301505)作为国内城乡规划和工程设计领域技术的先行者之一,持续革旧图新,向市场交了一份不俗的中期答卷。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29.52万元,同比增加5.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4.37万元,同比增加12.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75.48万元,同比增加9.63%,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加12.5%。
当下,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发展战略为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机会,但同时受我国政府预算支出中对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增长已有所减缓,在面临竞争加剧和行业挑战的双重压力下,行业业绩整体滑坡。
业绩发布后,市场普遍认为,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苏州规划仍取得良好业绩,体现了其发展韧劲。而在不久前,苏州规划成功登陆创业板,更是为其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定的基石。
苏州规划坚持“区域化、一体化、智慧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加强在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报告期内,公司以苏州为基础,以昆山、常熟、太仓等地分公司为辐射持续深化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市场布局,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公司加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扶持发展深圳、惠州、佛山等分公司的方式,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得益于公司跨专业的协同一体化的服务能力、资源一体化平台的整合能力以及技术平台集成能力,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自身多年经验积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将上述新兴技术灵活运用于多个项目实践中,如城市交通模型及大数据研究技术、城市智慧停车和历史文化名城三维智慧管理平台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建设智慧城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成为了行业内实践新兴技术应用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事实上,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淀,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既能提供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升级规划,又能提供面向历史的文物地标保护规划的企业。目前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甲级、市政工程(道路、桥梁)设计甲级、市政工程(给水、排水)设计乙级、风景园林乙级、土地规划乙级、文物保护勘察设计乙级、测绘乙级、市政公用工程咨询乙级等较为全面的资质,相比于传统类、业务资质较为单一的设计机构,公司具备较为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
凭借不俗的技术实力,公司完成了众多具有技术代表性和行业影响力的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项目。公司曾荣获包括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奖在内的3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600余项市级奖励和荣誉。公司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城市交通、乡村振兴等前沿技术领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技术特色和一定的品牌优势。
众所周知,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业务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业务,面临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的背景下,行业的优胜劣汰局面将更为突出,为此,苏州规划大力投入研发,以技术拉动市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为916.1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0%,公司新增授权专利6项,分别为:“部分预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一种临时工程中钢筋连接结构”,“一种钢结构半刚接节点结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清洁系统”,“一种智慧感应发光的环氧树脂金刚砂现浇盲道组合结构”,“一种新型的智慧、绿色、安全停车位车阻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7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拥有49项著作权,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项、作品著作权9项。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上半年,公司参与制定1项团体标准《防沉降井盖》(T/CECS10274—2023),该标准现已公开发布。
公司拥有一批富有敬业精神、稳定并充满年轻活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业绩坚实后盾。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员工队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0.99%,拥有研究员级高级(正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131名,形成了专业技术完备、年龄配比合理的人才队伍。
目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行业内新的发展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规划设计市场空间巨大,将为行业内具备相应技术能力及经验积累的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苏州规划顺应市场需求,积极求变,推动规划设计、工程设计服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借助大数据工具打造信息化的高效平台,助推服务能力的升级,在发挥好技术和经验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同时,公司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运用自身多年经验积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规划、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创意属性强。
总体来看,公司基于在规划、市政、交通等领域几十年来形成的技术沉淀与经验积累,已成功切入智慧城市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规划、设计、产品、工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形成规划、设计建设到智慧城市管理提升的有效衔接。
展望未来,公司表示将紧抓行业发展契机,凭借自身在规划领域的综合优势,结合在智慧城市领域已取得的业务经验,紧紧围绕发展战略,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更好的业绩回报社会、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