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赣州市行政审批局拟对本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产品方案:本改扩建项目年产电积钴、电积镍各5000t,年产电池级四氧化三钴3000t(以钴金属量计,与现有工程103合成及煅烧工段交互运行,控制全厂四氧化三钴产品的钴金属量为3000t/a),副产无水硫酸钠8984t、氯化铵5638t。
建设规模:利用301公用工程车间的空置空间建设电池级四氧化三钴生产设施,与已经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一期工程103合成及煅烧工段的四氧化三钴生产设施交互运行,即301公用工程车间电池级四氧化三钴生产,则103合成及煅烧工段的四氧化三钴就不生产;103合成及煅烧工段的四氧化三钴生产,则301公用工程车间电池级四氧化三钴就不生产,控制全厂四氧化三钴或电池级四氧化三钴产品的钴金属量为3000t/a;在现有厂区内新建2108车间,以建设单位现有工程自产的纯净硫酸钴、硫酸镍溶液和外购的硫酸钴晶体、98%硫酸、32%氢氧化钠等为原料,年产电积钴、电积镍各5000t;在109电钴车间建设钛阴极板喷砂处理系统,当钛阴极板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进行喷砂处理,使阴极表面保持合适的粗糙度。
建设内容:利用301公用工程车间的空置空间建设电池级四氧化三钴生产设施和废气处理设施,供水、供电、废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依托一期工程;新建2108车间,车间西部布置电积镍生产线,东部布置电积钴生产线,极板自动处理系统布置在车间中部,废气处理装置布置在车间南面;在109电钴车间西端建设钛阴极板喷砂处理系统,由喷砂主机、提升机、输送机、振动筛、储砂箱、压入式喷砂机、喷枪组、喷枪摇摆、皮带输送机构、除尘器、风机及连接管路等组成。
生产工艺:以赣州寒锐一期工程生产的纯净氯化钴溶液和外购的碳酸氢铵、氯化铝为原料,经配料、过滤、除铁、共沉淀、陈化、压滤、洗涤及脱水、闪蒸干燥、高温煅烧、混批、筛分、除铁、检测、包装、母液和洗水处理等工序制得四氧化三钴;喷砂系统工艺包括磨料经振动筛分选、空压机高速气流喷出、打磨钛阴极板表面、磨料回收、空压机喷砂气流尾气和振动筛含尘废气处理等;以赣州寒锐二期工程生产的纯净硫酸钴溶液和外购硫酸钴晶体为原料,经自产硫酸钴溶液除油,溶液pH值调整,外购硫酸钴晶体电积前液制备,阴极液加热,电积,出装、烫洗,阳极液(电积贫液)回用等工序生产电积钴;以赣州寒锐新能源二期一阶段生产的纯净硫酸镍溶液为原料,工艺包括硫酸镍溶液除油、pH值调整、阴极液加热、电积、出装、烫洗、电积贫液回用等工序生产电积镍。
劳动制度:新增劳动定员120人,改扩建完成后全厂劳动定员增加至509人;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42014万元(其中工程费31206万元),环保投资565万元,占工程费的1.81%。
生产废气主要包括共沉淀、陈化等含氨废气,碳酸钴闪蒸干燥烟气、煅烧烟气,酸溶废气,电积废气,酸洗废气和硫酸钠干燥废气,喷砂废气等有组织废气、车间排放的无组织排放废气等。
共沉淀、陈化等含氨废气设置1套两级喷淋塔+H20m、0.6m排气筒(DA014)排放。
碳酸钴闪蒸干燥、煅烧烟气设置布袋、陶瓷收尘预处理+两级水喷淋+H20m、0.8m排气筒(DA015排气筒)排放。
钴、镍电积废气各采用1套(共2套)一级碱喷淋+H25m、1.2m排气筒(DA025、DA026)排放。
生产废气有组织排放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氨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要求。
无组织废气:项目对车间产生的无组织废气应采取加强车间生产管理(减少逃逸量,提高集气率),溶液储槽、配制槽、沉钴反应釜、共沉淀反应釜、陈化槽、酸溶槽采取密闭微负压操作,各槽废气由槽顶的出口引至车间总管再送至废气集中处理,液体原料加料、出料均为管道、泵输送,减少酸雾挥发;电积时采用新型分布式酸雾收集系统,每一片阳极都封闭在酸雾隔膜罩内,阳极产生的酸雾均收集在密闭隔膜罩内,尽量减少酸雾的无组织排放,另外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车间通风和厂区绿化等措施。控制厂界空气中硫酸雾、颗粒物等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氨满足《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
项目废水主要为共沉淀、陈化压滤母液、洗涤压滤和脱水压滤洗涤水、沉钴母液、设备循环冷却水排水和纯水制备浓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废气净化废水、蒸汽冷凝水和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等。项目外排废水量为114.93m3/d,其中生活污水14.4m/d,生产废水100.53m3/d。
共沉淀、陈化压滤母液经车间微孔过滤器精滤后泵至一期104车间处理;相对干净的部分二次洗涤压滤水和脱水压滤水经车间微孔过滤器精滤后,再经两级反渗透处理后,淡水回用于碳酸氢铵溶液配制,浓水泵至一期101车间浸出;一次洗涤压滤水和部分二次洗涤压滤水经车间微孔过滤器精滤后,泵至一期104车间处理。
一期工程104车间建有1套“沉钴+MVR蒸发结晶+RO膜”处理设施处理一期的反铁液、洗氯水、铜锰液、碳酸钴母液及洗水、草酸钴母液及洗水、萃锰余液,回收氯化铵副产品,MVR蒸发冷凝水经RO膜处理后,淡水排入回水池回用于生产,浓水送101车间浸出。
沉钴母液泵送至一期104车间处理,一期104车间建有1套硫酸钠MVR蒸发、结晶处理设施处理含硫酸钠废水,回收硫酸钠副产品,蒸馏水送RO膜制纯水,浓水返回二期一阶段浸出工序,淡水回用。
设备循环冷却水排水96m3/d和反渗透制纯水产生的浓水4.53m3/d,通过厂区废水总排口排入园区镍钴废水管网。
301车间地面冲洗泵至一期101车间浸出工序回用;2108车间地面冲洗废水泵至104车间搪瓷釜蒸发处理。
沉淀、陈化等含氨废气采用稀硫酸喷淋+水喷淋循环吸收其中的氨,达到一定浓度后泵至一期104车间处理,回收硫酸铵;碳酸钴闪蒸干燥、煅烧烟气净化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需定期将泥浆(含四氧化钴)泵至一期101车间浸出;酸溶废气、电积废气、酸洗废气均采用稀碱液喷淋循环吸收其中的硫酸雾,达到一定浓度后泵送至104车间搪瓷釜蒸发处理。
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MBR装置)处理后经省级赣县区稀金新材料产业园一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专管排入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项目外排生产废水满足《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7-2010)、钴达到《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间接排放标准,同时满足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钴镍工业废水)后,经省级赣县区稀金新材料产业园钴镍工业废水专管排入中国稀金谷洋塘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排放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最终排入贡江。
项目主要噪声设备有振动筛、混料机、冷却塔、空压机、引风机、离心机、料液泵等,噪声源强约75~95dB(A)。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消声等措施,厂界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4a类和3类标准要求。
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有废机油桶、废活性炭、废油渣、废精滤滤布、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实验废液等,除废机油桶由供货商回收外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依托现有已建危险废物暂存库(占地面积900m2,有效库容540m3),危险废物暂存库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一般工业固废:闪蒸干燥、煅烧烟气喷淋塔除尘产生的烟尘、氯化钴配料过滤滤渣、碳酸氢铵配料过滤滤渣、混批、筛分、除铁、包装工序布袋收集的粉尘、筛上物、金属屑、铁渣、废布袋返、废包装袋、废隔膜、废滤布、废纤维等。闪蒸干燥、煅烧烟气喷淋塔除尘产生的烟尘、氯化钴配料过滤滤渣送一期101车间浸出;碳酸氢铵配料过滤滤渣委外处理;混批、筛分、除铁、包装工序布袋收集的粉尘外售钴冶炼厂再利用;筛上物作次品外售;金属屑与产品一同外售;铁渣外售钢铁厂再利用;废布袋返回布袋生产厂家再利用;废纤维委外处置;废包装袋、废隔膜、废滤布外售废品回收单位。项目利用现有厂区一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库(占地面积2000m2,有效库容2400m3),一般工业固废暂存间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要求建设。
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原则做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
源头控制:选择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较清洁的原辅材料,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对工艺、管道、设备、废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各类罐、槽等装置尽量架空布设,以减少泄漏而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管线铺设尽量采用“可视化”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在地上铺设,做到污染物渗漏“早发现、早处理”,以减少可能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分区防控:危废暂存库、各湿法车间等(含废水处理工段,包括2108车间、301车间、料液储槽区等)、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池、废水预处理池等设为重点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1×10-7cm/s,或参照《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执行;一般固废库、产品仓库等设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或参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执行。办公楼、职工宿舍楼等设为简单防渗区,采用水泥硬化处理。
污染监控:加强区域地下水跟踪监测和管理,建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设置3个地下水监控点,监测因子为pH、耗氧量、SS、NH3-N、镍、钴、锰等。设置2个土壤监控点,监测因子为pH、Pb、Co、Mn、Cu、Ni、Zn、Cd、Cr、Cr6+、H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