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唯一官网:content
全市锚定转型发展蹚新路重大使命,以产业为发展着力点,统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能级跃升取得阶段性成果。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忻州在实现对旧的制造业提升改造振兴中,通过政府引导、规划引领、市场化运作、创新驱动等措施,为忻州“经济版图”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建设为“双引擎”,全市精心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培育链主链核企业50户,“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全市14个重点产业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81亿元,21户省级产业链链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83亿元,11户企业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清单,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持续推动定襄法兰、代州黄酒两个省级专业镇做优做强,加快推动7个市级专业镇发展壮大,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集群、代县黄酒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专业镇主导产业企业总数达到662户,规上企业达到128户,完成产值129.3亿元;2个省级重点专业镇完成产值74.2亿元,同比增长7%。专业镇建设重点项目52个,完成投资16.4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实现了黄酒产业专精特新企业“零”的突破。
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新设立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两个省级开发区,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省级开发区10家,其中工业类开发区5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5家。
数字化赋能,制造业实现“智造”化。出台《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忻州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2021年、2022年5G网络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27.54%和47.39%,2023年上半年达到53.48%,实现了重点区域5G连续覆盖,落地5G应用项目60余项。数智赋能提速加力,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引来了浪潮集团、华为集团、京东集团等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投资落户。
持续推进数实融合工程。一是积极推进数实融合应用项目60余项,山西恒跃锻造数字云工厂平台、山西晨辉锻造一体化生产云平台等一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平台建成运行。二是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场景地标”和“两个转型”先行区,高起点建设太忻数谷,入驻企业20余家,成功举办全省“智造太忻 智创未来”主题论坛。
“制造”变“智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理念和方式。
在天宝集团的远程控制室,墙上的3块大屏幕分外显眼。左边大屏幕上显示的是祥瑞云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监测生产设备的用电情况,将用电自动转换为碳排放量,同时也会实时显示碳交易的行情,方便企业购买;中间大屏幕上是MES系统的两个看板之一,主要显示按月统计的发货量,各个工序报工数量、合格率、大小法兰原材料库存、原材料损耗率等各种数据;右边大屏幕上是MES系统的另一个看板,上面显示着当年产量、出库量,每日原材料入库明细,成品发货明细等主要数据,可以实时查看每一件产品的生产进度。
除此之外,该公司投资2.23亿元打造的智能制造车间,配备了自动对中自动冲孔系统,动能达1万吨的油压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过去这个工位需要4至5个工人,加工时间在15分钟左右,现在只需要两个人,加工时间缩至8分钟左右。
原平市兴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国家级带式输送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引进了全自动化托辊生产线,实现车间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生产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公司主要产品DTL通用固定系列、管架系列、DSJ可伸缩系列、DTC大倾角系列、高强度系列等各类带式输送机,广泛销往周边各省,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
“忻州智造”加速崛起,先进的技术、智慧的工厂、清洁的生产,正在重塑“忻州制造”的底色。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给出的最新答案。
立足自身优势,聚焦新兴产业。我市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多点开花到集聚增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能源产业转型进展迅速。一是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加强煤矿产能核增和绿色开采,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达13078.1万吨,全省排名第六位,较“十三五”末增加5040.1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提升至97.47%,全省排名第一位。二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华润宁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投产发电,山煤河曲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有序推进,禹王焦化“提档升级”137万吨生产线项目、鑫宇焦化“上大关小”100万吨捣固焦炉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
“六新”发展全面起步。互联网总出口带宽达到3520G,全市累计开放公共资源539处,建成5G基站5200座。金宇科林煤矸石高岭土新材料智能化项目、云海镁业镁基轻合金材料项目、同德科创可降解塑料项目、奥博光伏产业园项目、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项目、中能汇通磷酸铁锂一期项目等一批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标志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去年,全市电力总装机1713.7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946.15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5.2%,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18.29%,新能源装机总量和占比均位居全省第一。
作为忻州(禹王)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的核心骨干企业,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响应国家焦化产业“上大关小”、转型升级政策,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与唐山双赢实业集团股份公司合作,率先在全省独立焦化企业中实现了跨地域“钢焦联合”,实现焦化行业转型升级。该公司发展的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甲醇20万吨、液氮6万吨、氢气2600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税收2亿元,可解决劳动就业200人。在积极推动传统高耗能企业“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和技术改造工作中,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山西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批批煤矸石经过粉碎、研磨、高温煅烧等工艺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了白色的煅烧高岭土。
“煤矸石是开采煤炭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弃物,以前煤矸石弃置不用,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大气、农田和水体。”该公司工人高师傅说,“如今在我们公司,煤矸石是工业原料的香饽饽,成了生产高岭土的最佳原料。”
现如今,该公司拥有国家技术专利20余项,产品主要应用于造纸、涂料、橡塑等领域,涵盖国内20多个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条不同产品系列生产线,具备年生产高档超细高岭土材料50万吨的能力,消化煤矸石固废60万吨。当年实现销售收入8.7亿元,出口额3.3亿元,上缴税收3613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5%,出口比例占全国的80%。
文旅康养产业异军突起。全市扎实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忻府、代县、定襄、宁武、原平、五台、繁峙、静乐和偏关9个县(市、区)先后通过省文旅厅初审验收。全市获批3A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99家。全市A级景区达到4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增加2个。积极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云中河景区入选山西省第一批文旅康养示范区,繁峙县繁城镇赵家庄村、忻府区合索镇北合索村、静乐县王村镇下王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宁武县宁化镇宁化村等17个村入选山西美丽休闲乡村。同时,打造了一批以忻州古城为代表的重点商业圈和特色街区、“夜经济”集聚区,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
农业特优产业发展强势。全市积极打造小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市,“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成为省级农业五大平台之一“中粮”平台的核心主体。坚持以高产、优质、绿色为导向,累计发布地方农业标准72项,基本农田主要杂粮作物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加强有机旱作农业试点示范,五寨有机旱作马铃薯生产基地实现平均亩产6吨,创山西马铃薯单产纪录。实施国字号品牌规模开发工程,“石鼓”有机小米等一大批企业品牌成为国家和省级精品品牌。
优质农产品认证工作成效明显。忻州182家杂粮企业认证396个杂粮绿色有机产品,位居全省第一,3家企业荣获第六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同时,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重点电商企业参加“东方甄选”山西直播专场活动,开展“品杂粮之都美食、享山西忻州风味”特优农产品推介系列活动,不断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去年12月2日至5日,在海南博鳌举办的2023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我市借博鳌论坛平台举行了一系列宣介、推广活动,忻州杂粮、忻州美食、忻州旅游成为论坛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大咖云集的博鳌吹起一股忻州风。
走进岢岚县“零工市场”,一侧滚动的电子屏幕上,岗位名称、薪酬和联系电话等招聘信息一目了然,市场内免费提供的热水、雨伞、报刊杂志、医药急救包、休息座椅等服务,让前来应聘的求职者倍感温暖。岢岚天盛源玻璃微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多亏了‘零工市场’,帮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没几天就招到了短缺的工人。”“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架起了双向选择的桥梁,满足了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多元化就业需求,实现了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截至去年10月底,岢岚县“零工市场”已对接省内外企业485家,提供岗位10446个,服务零工人数1092人次,实现826人次灵活就业,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题,促进了群众增收。
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全市14个县(市、区)零工市场均已建成,实现“县县全覆盖”。公益性零工市场陆续运行以来,累计提供零工岗位0.96万个、服务零工0.52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这只是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就业15.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9万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共3081人;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为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288.61万元,个人创业38675人,创业实体吸纳就业人数60101人。去年,全市为2023届3065名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67.8万元;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1552人,新增技能人才917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058人,全市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31.66%。同时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全市创业孵化基地3个,创业园区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个,更好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据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迈进,促进传统消费扩容升级,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推动现代商贸、养老托幼、体育休闲、家庭服务等产业提升品质。加快发展非营利性服务业,加大公益性、基础性领域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优质劳务服务品牌,持续拓展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渠道。
同时,全市加快构建服务型政府,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建立健全审管衔接机制,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度,制定实施忻州市试行核准类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全面提升了全市审批效能和监管效率。进一步落实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现全覆盖和全过程闭环管理,全市省级开发区承诺制试点项目占比达到100%,“标准地”宗数占工业用地出让宗数的98.11%,开发区招商力度和产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持续推动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健康发展,全市市场主体达到28.94万户,其中企业达到5.71万户,占比19.72%,涉税市场主体首次突破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