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唯一官网:安集科技:高股价难安
一眨眼,科创板已“满月”。那么,这些被寄予厚望的科创企业,在资金的热炒过后,现在股价表现如何?未来股价又将走向何处?投资者对这些企业的认知,是否足够?为了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科创板企业,找准投资方向和标的,《国际金融报》将推出一系列科创企业深度报道。
安集科技成为科创板开市的最亮STAR——股价一度上涨至243.2元,涨幅超过520%,成科创板涨幅最大、股价的最高峰。
现在许多投资者,对于安集科技的未来股价走势,甚为迷惑,它会否继续步入漫漫下跌之路,还是将“龙回头”,再度强势?
那么,作为创造盘中最高涨幅纪录的一家科创板公司,安集科技的“科创含金量”有多高?公司的增长潜力如何?现在的高股价,对于安集科技会不会是一种拖累?
安集科技位于上海张江的办公研发园区和川沙的生产工厂,和往常一样,平静而低调,偶有员工在厂区内穿梭。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相较于投资者对于安集科技上市的狂热,公司员工则如安集科技“低调”的行事风格一样,谨慎、敏感,面对记者,往往闭口不言。
仅在谈及公司产品时,一位安集科技员工显得自信淡然,“光刻胶去除剂国内还有几家在做,但是抛光液(生产)国内就只有我们一家。”
《国际金融报》记者团队,花费数周时间,对它的同行企业走访,向相关专家求证,一步步描绘出安集科技创始人王淑敏“海外学成归来,低调创业”的画像,以及安集科技“理工男”的未来像。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虽然安集科技的股价很耀眼,但其最主要的产品——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可谓“迷你”。
此前,王淑敏曾就职于抛光液行业龙头卡伯特,担任项目经理、亚洲技术总监等职位。跟王淑敏一起创业的,还有同样出身卡伯特的俞昌。2006年2月,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将上海安集纳入其下。
安集科技主营业务为半导体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产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先进封装领域。从产品来看,化学机械抛光液是公司主攻领域,在2016年-2018年的营收占比均在82%以上。
化学机械抛光液(CMP抛光液)广泛应用于LED、集成电路、蓝宝石等的抛光过程。化学机械抛光液可以去除芯片在生产过程中残留的多余材料,从而使得芯片表层变得更加光滑。简言之,即辅助抛光和保护芯片等材料不受划伤。
长期以来,全球化学机械抛光液市场主要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垄断,包括美国的Cabot Microelectronics(卡伯特)、Versum和日本的Fujimi等。其中,卡伯特在全球抛光液市场的占有率最高,但是已经从2000年的约80%下降至2017年的约35%。
公司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安集科技在全球抛光液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2.42%、2.57%、2.44%。安集科技认为,公司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在中国市场,2018年,卡伯特和安集科技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44亿元、2.2亿元,卡伯特的国内抛光液市场占有率约为安集科技的三倍。
有意思的是,安集科技自称,打破了国外厂商对集成电路领域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垄断,但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却有点“惨淡”,远低于卡伯特等龙头企业,原因何在?
对此,曾任职中芯国际工程师的王旭阳(化名)指出,这是因为进口抛光液有不可替代的地方,如安集科技的核心产品是应用于逻辑芯片的铜系抛光液,而卡伯特则是以应用于存储芯片的钨抛光液为主。
这种不可替代性还体现在技术方面。安集科技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已在130-28nm技术节点实现规模化销售,主要应用于国内8英寸和12英寸主流晶圆产线nm技术节点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10-7nm技术节点产品正在研发中,与行业龙头相比尚有代差。
不过,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目前130-28nm技术节点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就可以满足多数国内芯片制造商的需求。
某半导体上市公司高管刘松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28nm是一个技术节点,28nm往下的芯片在市场上的用量加起来很少,绝大多数芯片其实还是在90nm到65nm之间,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王旭阳也指出,在不太关键的工艺步骤上,对于28nm的芯片,往往技术节点大于等于28nm的抛光液就可以满足其需求。
此外,《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位行业内人士得知,安集科技14nm技术节点产品已进入客户认证阶段,但客户认证的过程通常会很久,至少需要一至两年时间。而研发的时间则需要更久,不少企业从前期研发到量产甚至需要近十年的时间。
除了现在技术节点无法达到7nm,安集科技的抛光液与同等技术节点的进口抛光液是否存在明显差距?
一位接近中芯国际的人士马超(化名)指出,单从铜抛光液来说,安集科技的产品跟进口抛光液的差距不大,公司在该领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其他产品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同样从事抛光液的行业人士黄晓宁(化名)表示,如果公司的抛光液已经被客户认可,那它的质量肯定是经过验证的。而两者的差距主要是看抛光液的良率。所谓良率,是指良品率,就是抛光速率、厚度差、抛光表面的缺陷等要求。一些芯片的生产过程需要20多道抛光程序,好的抛光液需要保证在这些工序后,良品率依然很高。
除了产品能否实现完全替代,原材料的采购也很大程度影响了市场占有情况。“比如稀土金属铈、铯等矿在中国较为少有,必须通过进口。”黄晓宁表示,目前稀有金属的采购权还是掌握在卡伯特等领先厂商的手中,如果无法买到上述原材料,也就谈不上生产相应的抛光液。
刘松补充道,国产抛光液虽然具有价格较低的优势,但抛光液占芯片生产成本的比重并不大,所以一些企业仍是更加偏向于进口产品,因为用惯了进口产品,进口产品的性能更加稳定。其举例称,今年年初,台积电发生晶圆污染事故,损失或高达上亿元,其主要原因就是“化学原料没有达到要求”。
同时,王旭阳还提到了限制国内厂商的另一因素——产能不够。并且因为起步晚,类似安集科技的公司在国外很常见,但在国内还很少。
虽然受限于产品替代性、原料进口、产能和起步时间等因素,安集科技与国外龙头企业存在差距,但其在国内却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国内化学机械抛光液行业起步较晚,相关领域的企业数量十分有限,高端半导体用抛光液的制造商仅有安集科技一家,主攻中低端市场的则还有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新安纳”)、湖北海力天恒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皓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
新安纳的技术人员李杰(化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比于蓝宝石抛光液,芯片抛光液的磨料要求会更高,颗粒要有特定的均一性,并且在抛光过程中能保持相对恒定的运动状态。
对于生产抛光液的难度,李杰坦言,“因为抛光颗粒是纳米级别的,相对不稳定,这也造成了一个难点:如何保证这个产品从出厂到客户端的周期内能保持稳定性。因此,产品对配方的设计和包装的选择也会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安集科技主要生产铜/铜阻挡层抛光液,其抛光液所需的主要的原材料硅溶胶和气相二氧化硅等,这些材料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
李杰指出,与安集科技从国外进口磨料不同,新安纳没有进口资源,从磨料生产、配方开发再到罐装等都只能是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工艺需要整合和配套的开发,技术门槛很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目前,国内自主生产的磨料与国外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李杰对记者表示,“它的创始人就是从卡伯特出来的,对这个市场更加了解,知道跟谁组成一个团队会做得比较好,并且在前期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源。此外,它前期向政府等申请的资金补助可以用来购买先进设备,这样也会缩短开发周期。”
安集科技自称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权属清晰,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的批量生产中。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获得190项发明专利,其中中国140项,中国42项,美国4项,新加坡3项,韩国1项。
据介绍,安集科技的核心技术涵盖了整个产品配方和工艺流程,包括金属表面氧化(催化)技术、金属表面腐蚀抑制技术、抛光速率调节技术、化学机械抛光晶圆表面形貌控制技术、光阻清洗中金属防腐蚀技术、化学机械抛光后表面清洗技术、光刻胶残留物去除技术等。其中,5项核心技术用于化学机械抛光液上。2018年,公司核心技术占总收入的99.75%。
长期以来,卡伯特等国际领先抛光液供应商利用先发优势,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革新,同时实行非常严格的保密和专利保护措施,对新进入行业的企业构筑了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同时,该行业的客户壁垒也相对较高。
招股书显示,安集科技超过99%的销售收入来自于中国市场,前五大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台积电、长江存储、华润微电子和华虹宏力等。2016年-2018年,公司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额占当期销售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92.7%、90.01%、84.03%,其中向中芯国际下属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分别为66.37%、66.23%、59.7%。
王旭阳指出,对于新进入企业,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因为从事该行业前期投入大、需要强大的财力,且研发周期长、需要找客户验证,所以安集科技在短时间内被替代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公司的产品停滞不前或是出现严重质量问题。
不过相较于核心材料光刻胶,客户对于抛光液、光刻胶去除剂的要求不会那么高,通过验证的难度也相对较低,这也是一些企业选择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目前,光刻胶的进口垄断程度更高。
对于耗材的成本,马超表示,光刻胶是在耗材中成本最高的,其次为抛光液。但也要看量,用量大的话,整体的生产成本会有所下降,同时跟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也有关。
刘松表示,并不完全排除替换的可能性。但客户认证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一般都需要1年-2年的时间。客户更换供应商时通常需要评估成本、所需的时间和对生产的影响,更换时间长、成本高。新进入企业只有在技术水平、供应价格、产品质量和后续服务等方面显著超过原有供应商,才有可能获得客户订单。
财务方面,2016年-2018年,安集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32亿元、2.48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为12.27%;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9.85万元、3973.91万元、4496.24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09%。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虽然安集科技的经营在报告期内保持增长,但在2018年的增长幅度显著下滑。
截至当前,科创板上市的28家企业同期的平均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45.9%,平均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144.19%,安集科技均排在倒数第四位,相比其他科创板企业,增长幅度同样十分“低调”。
2019年上半年,安集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明显提升,分别为15.22%、85.62%,但实际上,归母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一位知名注册会计师对记者表示,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或是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安集科技2019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6.92%。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公司核心业务,化学机械抛光液却拉低了安集科技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其2016年-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只有7.82%。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