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唯一官网:对话深圳理工大学张先恩:世界合成生物学路线图迎来“中国声音”
“造物致知,造物致用。”中国科学家化用传统儒家表达,意即通过建造生物体系来了解生命,通过创造生物体系来服务人类。
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约70%的产品可用生物法生产,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让受到全球瞩目,掀起投资热潮的同时,内涵、技术、伦理、监管等底层问题亟待明确。
近年来,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发布合成生物学相关“路线年多达十余份,学者们从各自国家的视角凝练学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
“中国近些年学发展如火如荼,也是时候在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合成生物学分会主任,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说。
今年5月,《合成生物学路线:驱动下一代生物制造的引擎》付梓出版,由国内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学者及一批企业界人士研究编撰,张先恩任研究组组长。
由中国学者编写的“路线图”有何创新之处?对提升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影响力有何帮助?对我国生物经济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和政策部署又将提供哪些指导?带着这些问题,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近日约访了张先恩。
时间倒回2010年6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学会与英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与美国工程院达成共识,分别在英国、美国和中国召开3次合成生物学研讨会,这即是学界闻名的“三国六院”会议(Six Academies Symposium Series)。
“三国六院”会议全面讨论了合成生物学的内涵、发展方向、科学意义、应用价值、研究平台和伦理、法律政策等,同时强调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会议总结报告提到,合成生物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理性设计并加工生物体系的方法,同时衍生出技术、伦理、监管、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世界不同地区得到不同的解决”。
201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三国六院”第三次会议上,时任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报告了“中国合成生物学路线图”草案。
“当时,英国、美国同行高度评价,也进行了互动。大约半年后,英国即推出了合成生物学路线年,英国合成生物学路线图协调组织发布《英国合成生物学路线年英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路径。
研究联盟(SRC)和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半导体合成生物学路线图》,提出基于DNA的大规模信息存储等5个领域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2019年,美国工程生物学研究联盟(EBRC)发布《工程生物学:下一代生物经济研究路线图》,系统地描述了工程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的另一种表述)的发展目标及对生物经济的影响。
截至2023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发布的合成生物学相关“路线图”达十余份,涉及生物经济、生物制造、生物
、生物材料、微生物组、国防等。“这些路线图,既有学术组织发布的,也有政府指定机构发布的,既反映科学发展趋势,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张先恩说。
虽然中国学者十多年前在“三国六院”会议上率先报告了合成生物学路线图思路,但一直没有形成正式版本。随着多国“路线图”发布,中国视角的“路线图”备受学界、业界关注。
今年5月,《合成生物学路线:驱动下一代生物制造的引擎》(以下简称《合成生物学路线》)正式出版。
一是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二是“合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经济”互动正在奏响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支主旋律,路线图将为国家制订相关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三是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合成生物学,减少科技伦理上的误区和顾虑,从而更好支持其发展;四是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合成生物学相关组织中,中国学者已成为主角之一,对未来发展不能“失声”,应有自己的研判和话语权。
“尤其当前国际环境受到逆全球化影响,‘路线图’是坚持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英文版也在准备中。”张先恩透露。
谈及创新之处,张先恩说,各国此前发布的“路线图”普遍没有基础理论部分,原因是对一个新的领域而言,还需要时间研判。
《合成生物学路线》首次构建“理论框架、使能技术、应用展望和治理原则”四位一体的合成生物学学科体系架构,其中提出“合成生物学多尺度理论框架”,通过生命体系构建的组织原理和演化理论、细胞增值组分互作理论、自组织行为即相变理论、生物学原理“白箱”和
“黑箱”融合等多个维度的深入分析,为合成生物学的长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使能技术”部分重点凝练了12个方向,如DNA测序、合成与组装、基因编辑、蛋白质设计、基因线路、底盘细胞、无细胞催化、多细胞体系、自动化设施等。
肩负着发出“中国声音”的责任,《合成生物学路线》并非仅限于探讨本国的需求,而是世界合成生物学发展路线图的“中国版本”,这在理论建设、技术发展、应用展望和治理原则等方面都得到体现。
“例如,遗传病有数千种,有些是单基因遗传病,有些是多个微效基因的加和。依照目前水平,编辑单个基因比较容易,多基因的修复成功率不高。‘泛基因组编辑’是国际同行共同期盼的目标。”张先恩解释道。
2007年伦敦一场高端科技发展论坛上,时任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Christopher Cullen如此向张先恩发问。
张先恩称这个问题为“新李约瑟命题”。本世纪初以来,美国学者的一系列原始性研究引领了合成生物学领域。而近十余年,中国合成生物学飞速发展,已逐渐从“跟跑者”转为“与鹰共翔”。
张先恩介绍道,我国一直重视科技战略规划研究和布局。2010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个合成生物学项目启动;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正式启动,并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进行了系统性布局与推进;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印发,将合成生物学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据相关机构测算,2023年中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约为86.26亿元,今年有望突破百亿元。
放眼世界,美国早在2021年就以近42%的份额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最大的区域市场,提出到2030年,生物基产品将替代25%有机化学品、20%石油燃料;英国“路线年前促进合成生物市场规模扩大至100亿英镑。
当前,我国正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张先恩认为,合成生物学促使生物技术迭代提升,因此能够应对更大的挑战,解决更难的实际问题,赋能生物制造,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重要价值。
7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将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约一周后的7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组建的全国第十个产业创新中心,也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正式落地深圳,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
部批准为新型研究型大学,合成生物学院是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担任院长的张先恩透露,学院与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度融合发展,共建平台,将打造合成生物学人才培养核心基地。“中国现在有能力建设一流科研平台,为一流人才从事一流科研提供支持。加上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介入,我国正逐渐形成合成生物‘多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张先恩说。
如今,一流成果正在中国涌现,部分已开始转化、产业化。加之终于问世的“路线图”,“新李约瑟命题”正向生物制造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