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杏彩体育唯一官网: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 何小龙:水泥工业追梦人

浏览次数1 发布时间:2024-11-24 12:00:31来源:杏彩体育直播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下载
  

  为深入贯彻科技强国战略,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建材行业发展目标及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于2021年起开始评选专栏,力求走进企业,走近人物,挖掘“双十”企业和人物背后的生动故事,多角度报道他们的突出成就和重大贡献。

  就在笔者成稿时,得知他刚刚调任中国建材集团数字化管理中心工作,不再兼任天津水泥院董事长一职。

  1988年进入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水泥院”)后,何小龙一路从技术工作一线到公司管理岗位,三十五载年华付与天津水泥院,付与水泥工业。

  水泥工艺专业出身的他,对水泥行业一直有一个梦想:产品是绿色的,制造是智能的,行业是受人尊敬的……任职天津水泥院院长、董事长以后,他更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也不断促进基础建材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获评“建材行业2022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对其上一年度科技创新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其三十余年不遗余力推动水泥工业转型升级的赞许。

  5月中旬,天津水泥院承办了一场大型活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平行论坛——数字赋能制造峰会暨中材国际首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峰会。500余人的参会代表中,包含33个国家的160多名外宾。很多人惊讶于现场有那么多的外宾,峰会现场播放的所有宣传片,也都以英语配音,辅以中文字幕。

  作为中国水泥行业“走出去”的领军者,天津水泥院坚决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模式,率先带领中国技术和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

  近年来,何小龙带领公司一直致力于水泥技术与装备的攻关,持续取得突破性成果。作为“新型干法水泥低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低能耗水泥熟料烧成、废气污染物深度治理、全流程数字智能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水泥熟料生产过程减污降碳,烧成热耗低于640kcal/kg.cl,熟料综合电耗低于41kWh/t.cl,余热发电量大于29kWh/t.cl,单位碳排放量降低10%,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综合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建材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面应用该成果建成了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槐坎南方等一批绿色低碳示范线。

  “新型干法水泥低碳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工程应用后,与能耗限额标准的新建水泥生产线限额准入值相比,熟料生产过程燃料消耗和电力消耗均显著下降,综合能耗整体降低约15%。按7500t/d生产线排放15.6万吨。

  该项目技术在国内外多个工程项目中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664366万元,新增利润174655万元。目前全国生产线平均能耗指标为熟料烧成系统热耗约735kcal/kg.cl,熟料综合电耗约52kWh/t。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后,该生产线人,远低于常规生产线人的定员要求,每年可为水泥企业减少人工成本440万元。

  作为水泥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带头人,何小龙还主持了“立式辊磨系统流场梯度设计及高效节能关键技术”研发,攻克立式辊磨系统流场梯度设计及高效节能关键技术,中等易磨性物料系统电耗降低7%~13%;主持开发外循环生料立磨终粉磨系统,提高粉磨和选粉效率,系统能耗降低3kWh/t~4kWh/t;主持“钢渣/矿渣辊压机终粉磨系统技术及装备研制”,改进设备结构,优化工艺流程,开发高磨蚀性超细物料动静组合式选粉机及设备耐磨技术,实现了辊压机终粉磨系统生产矿渣/钢渣微粉。以上3项成果均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据了解,粉磨优化提升技术已有8条生产线万吨,与当前主流的立磨系统相比,可节电约4kWh/t。目前已经投产的钢渣/矿渣辊压机终粉磨系统,每年可节电约1600万度,节约电费约960万元。辊压机辊面寿命提高到近4000小时,约为矿渣立磨辊面寿命的两倍。

  何小龙一直强调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想为先导,将眼光聚焦在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在他的带领下,天津水泥院一直运行不设上限的研发投入体系,全力保障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数字化转型也是如此。

  “传统产业必须应势而变,新兴产业要顺势而为。”在何小龙看来,70岁的天津水泥院,创新的基因与生俱来。现任天津水泥院副总经理刘涛是天津院数字化第一人,在CAD时代,他用参数驱动图形设计,那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

  2008年,天津水泥院出现专业兴趣小组,2016年至2017年,具备了设计向数字化转型的条件。“建材行业还未紧锣密鼓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我们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模式就是BIM加智能化、加服务,并且写进了报告和未来的发展战略当中。”何小龙说。

  2017年7月,何小龙就任天津水泥院院长,当年9月成立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数字所”)。

  他在很多会议、不同场合中讲数字化。有些人觉得云里雾里,感觉双脚不落地。“那时的确很难,大家看不到成果,看不到未来的样子。”然而,潜意识里的“变革”催生了何小龙的想象力和冒险精神,他也深知,当有人还在前行的路上左顾右盼,等于为奋斗者让开了路。他笃定的数字化信心,源于刘涛率领的团队给予他太多的感动和力量。

  在刘涛看来,何小龙是数字所的产品经理,几乎所有产品的策划和技术方案的讨论,他都深度参与。数字所成立前三年,只要不是出差,何小龙几乎都泡在所里。

  作为企业负责人,何小龙率先推进数字化转型,天津水泥院成为行业最早大规模推进全专业数字化三维正向协同设计和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企业,实现了数字赋能工程和服务。

  他直面挑战,打破传统设计院专业所的模式,成立多专业综合设计所,成立设计中心和数字化所,实现了全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面的高效协同工作。

  他组织实施对下属7家装备制造工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装备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数字化管理及自动化加工,制造车间少人化或无人化,并在公司各制造基地推广。

  “工业4.0是目标,大环境已经改变,不变没出路。”何小龙认为,依靠数字化赋能,去改变自己的能力,产生新的业务,并且坚持对标世界一流。这是天津院必须坚持的方向。

  作为天津水泥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总设计师,何小龙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与服务平台、水泥装备数字化制造平台、建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级次、全业务领域、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开启了水泥工厂“智能设计”、工程项目 “智慧建造”、生产线 “无人工厂”的水泥行业数字化转型。

  从2018年开始,天津水泥院全面推广三维正向设计,同时发布工程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工程EPC最初试点应用是芜湖南方水泥和阿联酋JSW。目前,EPC项目全业务链、全要素上平台管理,所有供应商、分包商线上协同,实行的是平台化管控,50多个EPC项目落地。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印度SINDRI项目正在建设中。在项目团队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基于平台和装备三维模型对立磨的安装过程进行完整的模拟仿真,团队制定了安装计划。每一零部件的模型、数据和任务一一匹配,集成安装图纸、说明书、视频、质量要求等,完成了数字化的远程指导安装。

  传统的二维设计,一般的三维设计,需要三到四周的时间,而这款软件三天就可解决问题。它较传统二维设计工程造价工作量减少90%以上,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

  “生料库车间的结构建模,要完成近六七万根钢筋的准确建模,不仅工作量大,质量也较难把控,数字所历时近四个月,研发出第一款自动建模软件——混凝土筒仓智能设计软件。”何小龙介绍,利用这款设计软件,通过交互界面参数输入,可自动完成混凝土建模、钢筋建模、自动出图、自动生成下料单。

  他还主持了工信部重点课题“原材料行业工业互联网赋能与服务平台”,并自主开发了数字设计平台、数字建造平台、装备智能制造平台、数字矿山平台和双碳数字化平台等五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全面应用落地。获得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0项,工程数字化平台、数字化交付平台等4款成果分别入选了工信部的试点示范案例,相关成果获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建材机械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原材料行业工业互联网赋能与服务平台”项目的研发实现了建材行业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从数字设计、数字建造、数字交付到数字运维,实现劳动生产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5%以上,累计新增利润4100万元,新增税收410万元。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实施,满足建材企业绿色发展的需求,何小龙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建材行业双碳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管、算、评、改的一站式绿色低碳服务,在40多个工程项目中应用推广;以上饶中材为试点,打造了管理数字化、加工自动化、控制云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减员50%,节省成本1400万元。

  正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所说,数字化转型是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它关乎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为推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和基础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何小龙及其团队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

  就在笔者发稿时,得知他刚刚调任中国建材集团数字化管理中心工作,不再兼任天津水泥院董事长一职。

  2023年是中国建材集团数字化转型元年,转战集团数字化管理中心后的何小龙,其数字化管理理念和经验将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中国建材》杂志始创于1957年,是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建材行业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大16开本,彩色精印,每月初出版。


上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下一篇:强强联合!这两家国家高新技术磨具企宣布合并